查看原文
其他

韩娅娟 | 创造一个VR新世界

跃动她影 Kering跃动她影 2024-02-03





对韩娅娟的采访像是参与了一场沉浸式的VR实验,她会像一位研究者,侃侃而谈自己研究中的假设前提与变量设定;她也会像一名开发者,设计一个庞杂而迷人的虚拟世界,在其中验证她的问题。但她更是一位艺术家,通过不断创作,来完成探索。


虽然作品形式涉及架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及VR游戏,但对于长期关注个体认知与空间关系的韩娅娟而言,不同的媒介手段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而她在VR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中,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被构建。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她是一个身处高维的观察者,通过操控不同变量,寻求前人未至的路径。沉浸式虚拟环境是一面可以反观自身的镜子,而韩娅娟想通过这面镜子,去思考未来。

先后在中国美术学、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现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攻读艺术与计算机技术博士。


韩娅娟曾在中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和新加坡等国家举办个展。并多次参与与国内外群展,双年展及博览会。她的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瑞士BSI基金会,M+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你早年广为人所知的“亮闪闪BlingBling”系列经常和年轻世代及消费主义联系起来,但你的创作本意是什么?

韩娅娟当时创作这个系列是为了描绘一个新的消费主体。我们父母这一辈生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在一种男性化思想影响的环境里生活,包括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受到特别多性别方面的教育,一直被当做男孩子来看待和培养。于是当社会转型,价值的体系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下发生了转变,女性的消费成了一个有价值的存在,我就想通过这个系列去思考消费这件事,是否可能是一个找回女性气质甚至女性力量的途径。


我在这个系列里特意用了很多特别闪亮特别物化的一个东西去表现,试图创造一种和过去所建构的女性形象不同的新形象,也是想通过我们这一代的语言去把过去的女性形象做一些消解。我想描绘一个新的现象:女性的主体价值从生产变成了消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是不是可以实现新的主体?但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当你在塑造新的主体的时候,你可能也被转化成了消费对象(客体)。

后来你又创作了“超然物外Transcendence”、“童年Something Beginning with C”,以及“最高级Superlative”这三个系列,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创作脉络?

韩娅娟在“BlingBling”系列一些后期作品中你已经可以发现视角的转变。我作为观察者,一开始是面对面的观察,到后面我可能站在楼上去观察,然后再往后退,变成在一个多层或更高维空间的来观察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这种观察方式的“升维”,就体现在“超然物外”系列。


“童年”系列是另外一个反的方向,它是从向内的这种途径去探讨“BlingBling”系列所描绘的这些新消费主体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这个系列呈现了很多非常小的作品,它都是圆形的,像一个管窥过去与内心的通道。经过这两个系列之后,才有了“最高级”这个系列。

“最高级”系列基本上是呈现了人和空间的关系。我所说的“空间”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它包括你所对应的很多关系。就像游戏里的“世界观”,它建构的系统、玩家、NPC和其他的agent,还有所有的环境、所有的互动方式,我在这里简单地用“空间”这个词去概括,“最高级”系列其实是对这个空间的一个总结。


我想做的是对固有逻辑和固有思维的探讨,因为我发现个人在建构内在身份的时候,其实是由别人给你的外在东西来建构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有人认为是地球是方的,那就变成了他认知自我和世界的方式。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批判性的思维,而我们可能需要从一种不寻常的角度去重新看待世界。

你的创作媒介经历了几番转变,从画笔到电脑,从架上绘画到VR,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感受?

韩娅娟其实我在2001年的时候就开始做影像作品,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家对于数字艺术的接受程度比较低,而绘画作品能被更多人看见。与其说实际层面的媒介上有什么不同,我认为自己关注的事情一直没变,用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来概括就是“worlding”,中文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它强调的是建构一个全新的东西,而这个东西里提供了稳定的关系。不管是我用架上绘画、影像,还是用VR或游戏,其实我最热衷的都是这个事情,然后用不同的媒介去探讨。







而当四年前我在计算机工程师的帮助下创作了第一个VR作品《失眠者之家》后,我就发现这个媒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空间塑造、系统设计,还有各种各样的时间空间关系,都包含在VR这种形式当中了,发挥余地更大,所以我觉得“就是它了”,这种感觉特别激动,然后就开始做VR方面的尝试。

在你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2.1.1》中,只有唯一的规则“越想往前走,就越往后退”,为何设立这样的一个规则?

韩娅娟这个作品名字叫《维纳斯的诞生2.1.1》,源自波提切利的名作,结合当下的科技语境,其实是在暗示一种新的主体的诞生。这里面的规则只有一个:越往前走,就越往后退。为什么设立这样一个规则,这里头会有什么象征隐喻之类的,和两方面的思考有关。


首先它是跟故事设定有关系,这个作品的设定是在一个人类不再是中心的世界,人类需要在一个多物种的环境里生存,然后非人类物种/“它者”就建构了一个模拟器,用这个模拟器对人类进行一个非监督性学习。


所谓非监督性学习,是我们现在常说的AI或者机器学习里一个比较通用的术语,听起来具有自主性,但其实也是设定好的。在这个作品里,人类就是通过非监督性的学习,克服自恋、妄想或者其他一些不稳定情绪,也就是通过训练克服掉很多人性的东西,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它者”的代理(agent)。在现实中,机器作为人类的代理帮助处理了很多事情,所以我想提供一个反过来的视角去看,当人类成为机器的代理的时候,对价值观、对未来现在过去的理解会有哪些冲击。




其次是基于我对时间的理解。例如你做动画的时候,打开动画工程的界面,设定动画里的一个小人,从a点走到b点,中间做了很多事情,经过很多地点,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timeline(时间轴)对吧?你只要一播放它就会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作为开发者我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这个运动过程,但对于它来说,因为它不能跳出到我的角度,很多事情它无法感知也无法理解。比如说,动画里的小人经历的时空穿越,于我而言只是拉动了一下进度条。那再进一步想,作为一个现实世界的人,你怎么知道你的背后没有一个这样的developer(开发者)呢?


所以我把前进键的功能设置成了后退,玩家一上来肯定有一个惯常的思维,结果发现按前进反而后退,我就想通过这样一种游戏的语言、程序的语言,对固有思维进行挑战。而且因为这个作品里的空间本身是一个无限的莫比乌斯环,等于你在后退的时候其实也在前进,于是悖论在产生的同时也被消解了。

你最新的探索方向,也是基于VR游戏,目的是探索“女性身份和虚拟空间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你的这个新方向吗?

韩娅娟在这个研究里,我先预设了一系列关系,然后通过做实验,去检测我的预设是不是对的,而这个实验的载体就是一个游戏化的艺术作品。玩家通过体验这个作品,产生一些影响,然后我再去衡量这种影响有多大,在什么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说在我的预设里,有玩家和AVATAR(玩家的虚拟人物形象)的关系。在这个VR作品里玩家会一直处于第一人称视角的状态。系统给你的目标是要变得“完美”,但你又看不见自己,你只能看见别人,你的同类在变得“完美”,他们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然后你需要通过别人的反馈和你在这个世界当中触发的事件去想象自己,然后通过这种想象去建构自己的身份。在这种设定下,对玩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会不会产生身份焦虑?这个设定其实也来源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narrator(叙述者)的设定。是引导你玩游戏的角色,可能是玩家身边的一只猫,这只猫会跟你说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然后引导你往哪里走,也有一些游戏它可能会作为你的搭档,跟你一起去冒险,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想验证一个unreliable narrator(不可靠的引导者)的设定会在玩家在身份建构上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它和玩家是对抗性的关系,还是会引导推进剧情发展;形象上是个具体的人,是个抽象的存在,还是说一个什么魔兽;再具体到它的声音,是男是女,是真人还是机器人,是那种很有权威感的声音,还是说萌妹子的声音,诸如此类。我想通过这个实验影射当代的媒体环境,探讨我们对信息的接收和反应,以及对身份建构的影响。


VR虚拟的沉浸式游戏环境,就是数字语境下的镜子,研究已经证明这个系统里的很多设定,都可能会对玩家的身份建构产生影响,我想通过这么一个研究,去探讨女性身份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


但我的这个作品最终不是一个我们通常所说的 “游戏”或科学实验,它到底还是一件游戏艺术作品,研究结果肯定是有局限性的。但我希望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建构女性、艺术、游戏和科技之间的桥梁。

你觉得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这种思考改变什么吗?

韩娅娟艺术家只能提供一种思考的路径。例如前一阵我在VR里自拍,我就想自拍的概念是不是可以拓展一下?假如我在VR里交了个朋友,我们相处很好,有一天他问我说你给我发个自拍,那我是发我化身的自拍还是发我肉身的自拍?然后我又想,化身可以有很多个,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具象的,像我的或者不像我的,甚至是个魔兽,我是发哪种给他?这些都是未来元宇宙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艺术家会首先预想到这些问题,从不同的途径去寻找答案,通过创作把一些思考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因为艺术家只负责提出问题,不负责解决问题。

韩娅娟对。




请和跃动她影的读者,分享你喜爱的书籍、电影、音乐或任何你认为值得分享的文艺作品或有趣事情现在在读或正准备阅读的书。

最喜欢的游戏

《史丹利的预言》《她的故事》《新手指南》《超阈限空间》

现在在读或正准备阅读的书

《Our Aesthetic Categories: Zany, Cute, Interesting》Sianne Ngai

《The Animatic Apparatus》Deborah Levitt

最爱的十部电影/电视剧

《黑镜》《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盗梦空间》《上载新生》《灵魂伴侣》

《饥饿站台》

私人歌单

EVN, Rezz

这两年必看的艺术展览

UCCA刘小东《你的朋友》;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的很多展览。




Credits

采访/撰文:跃动她影

摄影:梅国瑾

拍摄场地: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韩娅娟 | 创造一个VR新世界

跃动她影 Kering跃动她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